济宁市兖州区天虹彩灯制作中心
联系人:杨经理
电 话:13853795562
Q Q:1666387057
邮 箱:thcd@yzthcd.com
地 址:兖州市中御桥南路188号
网 址:www.sdthhd.com
济宁市兖州区天虹彩灯制作中心
联系人:杨经理
电 话:13853795562
Q Q:1666387057
邮 箱:thcd@yzthcd.com
地 址:兖州市中御桥南路188号
网 址:www.sdthhd.com
据史籍记载,唐宋时山东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、元宵节前后张灯结彩的习俗。唐宋时期的山东地区,新年和元宵放灯、燃灯之时,民间杂技、杂耍等表演活动亦尽现其间,深得观灯民众的喜爱。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,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其《沁园春》一词中写道:"一别秦楼,转眼新春,又近放灯。”可见当时新春张灯、放灯已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。当然,这与生来形成的灯会尚有差异。所以,唐宋时期应为山东灯会的萌芽时期或初始阶段。山东花灯制作厂家的灯会的成型是在明清时期,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、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。
在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灯会的衍展和传承线路上,尚有几个节点,成了山东灯会地方特色和亮点。灯会形成的主要形式有每年正月初六到十五的天灯会、五皇灯会,盂兰节的漂河灯、清明前放孔明灯,特殊时期特殊庆典的瞒天过海、提灯会等。
一是天灯会。每年正月初七开始,各祠庙均要立灯竿,悬红灯,举行祭祀活动,时称天会,亦称天灯节。庙内均张灯结彩,庙前均竖立灯竿,燃灯33-36盏。其余的小庙宇则点九皇灯,即灯竿两边各持灯九盏。燃灯时间,少则三天,多则一月以上,视善男信女们所捐灯油之多寡而定。天灯会的高潮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之夜。人夜除燃灯于髙矗的灯竿,庙前庙内灯笼高持外,还要燃放鞭炮、焰火,耍龙灯、狮灯,各种杂耍。牛儿灯、车车灯的表演常常通宵达旦。山东天灯会的遗址甚多,至今在城乡保留着众多以灯竿为命名的地名。在山东地区中,灯杆坝即近十处,此外尚有灯杆冲、点灯山、灯会山、灯夹林、点灯坡、五里灯、万年灯、红灯山等等,由此可见清代山东地区灯会之盛。
二是五皇灯会,系天灯会的延续。山东贡井五皇庙建于清乾隆年间,地址在旭水河五皇洞堰闸边五皇洞山上,处于贡井大盐场最繁荣的老街、河街末端,又是在盐运黄金河道旭水河边,沿岸多盐井,地理位置佳。这一带盐商多、盐工多、农民多,富人希望祛灾免劫,穷人希望济贫致富,传说五皇最能保贫民六畜兴旺,所以,信徒特别多,香火特别旺。
史料载,每逢新春佳节,五皇庙内张灯结彩, 庙前树灯杆,高五六丈,点灯三十六盏,通宵亮着。点灯所需之菜油,均为善男信女所捐,视捐油之多寡定燃灯时间之长短,一般一月左右。元宵节进人高潮,人夜,燃放鞭炮、烟火,灯下狮灯、龙灯翻滚,花灯表演通宵达旦,观众数万人。更有卖火边子的、卖提兜牛肉的、卖牛栏湾五香豆腐干的、卖冷吃兔的、卖烧腊掌盘的,卖担担面、抄手、凉粉、锅盔的,卖花生、胡豆、豌豆、瓜子、麻糖的;还有玩杂耍的、看西洋镜的、压"人人宝"的,混杂其间,热闹非凡。这种情景,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。
立五皇庙左侧的"五皇灯会碑"是山东灯会最早的实证。碑高2.2米,宽1.1米,正面上端刻有"五皇灯会"四字,背面刻有"天灯碑"三字。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,碑文已模糊不清。"五皇灯会碑"现存山东彩灯博物馆。
三是漂河灯,又名放河灯。据史籍记载,清乾隆年间贡井贵州庙即有办盂兰会之举。办会5至7天,有放河灯、放焰火等活动。山东地区举办盂兰会、漂河灯一般是从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前两天开始。设斋供佛、祈祷叩拜,以求大慈大悲菩萨救渡祖先、超度亡灵。诵经施法,做水陆道场,以求野鬼孤魂不要扰搅凡间。僧众人等,聚集在河边塘口,在一片诵经祈祷声中,将众河灯放置水面,任其漂流,统称"莲子灯"、"鲤鱼灯"等漂在最前面,称为"头灯"。其余则多用红色在厚纸上做成斗形的灯,尾随其后,一任漂放。放河灯有时亦在晚间进行,河灯盏盏,灿若星河,缓缓流动,发人遐想,蔚为壮观。
四为"瞒天过海",其规模最为宏大的是清末宣统元年(1909)的"皇会"。是年光绪帝驾崩,宣统即位,醇亲王摄政。山东办了一次盛大的灯会,称为"皇会"。祀光绪皇帝的灵堂设在西秦会馆,遍馆皆挂彩灯,并以此为中心,分成三条线布置"瞒天过海",几乎囊括了自流井地区的所有街道。即在市区主要街道上,满立木架,用白布严密遮盖,白布上剪贴有"皇恩大德"、"国恩家庆"、"普天同庆"等字样,以及飞禽走兽、人神仙怪等图案。白布两侧用竹篾缠纸制作长藤瓜蔓,藤蔓上再扎满纸、绢剪就的瓜叶,其间点缀丝瓜、冬瓜、南瓜之属,宛似豆棚瓜架。布棚下边及沿线店铺门前悬吊各式工艺彩灯、物象灯以及诸如"娃娃撒尿"、"胖婆洗澡"等趣味灯。游人在布棚下穿行游览,抬头不见天日,谓之"瞒天过海",可谓规模空前。入夜张灯时,徜徉穿行于街道令人流连于十里灯河之中。"瞒天过海"活动,白天五彩缤纷,夜里灯光耀眼,游人如织,欢乐嬉笑,热闹异常。这种灯会1915年为悼念黄兴、蔡锷逝世还在山东举办过一次。
此外,山东地区每年的十月十日举行万人空巷的提灯会。元宵期间的提灯会更为热闹,从正月十三日起达到高潮,人夜时,以一些大家族为主体的队伍,一批又一批由闹年锣鼓开路,在主要街道上游行,灯火成行,辉煌齐整,夜间的街道成了流动的灯河。提灯队一般以锣鼓队排头,然后是一对大纱灯,接着是四对或五对圆灯,再后是竹编的由油纸糊制的长形方灯,灯上书写朱红大字标明某某姓某某堂,方灯后面是亮筒子,亮筒多用竹牵藤蘸油点燃,后来加上用手提的马灯,提灯会成了山东的元宵胜景。